是什么使得葡萄牙那么引人入胜?是魅力新都里斯本。
葡萄牙人总会自豪地说,
不曾见过里斯本的人
等于没见过美景。
宏大的广场上,
矗立着古老的雕像,
出租车慢悠悠地
驶过铺着鹅卵石的小路,
咖啡馆里飘来慵懒的Fado
和刚出炉的葡挞香……
如果一天有48小时,
想必在里斯本也不会觉得厌倦。
活在当下
葡萄牙有一句谚语“尝试生活,学会生活”。这看起来像生活在悠闲国度的人们讲的一句风凉话。不过,当你踏入里斯本的那一刻起,你必须学会这点——比如每天花上三小时吃一顿午饭,然后再用三小时吃一顿晚饭。当然,当地人并不是不用上班,只是他们更懂得生活,并且早已小心地把过往的辉煌收好,云淡风轻地享受着知足常乐的日子。
清晨的里斯本,阳光和煦,鸽子与海鸟肆无忌惮地占据了大大小小的广场。穿着考究的人们在新艺术主义的咖啡馆中流连忘返。面包被整整齐齐地摆在用蓝海白云做背景的面包店里,葡萄牙的阳光使一个朴素的面包圈有了叫人垂涎欲滴的香味,好像散发出了美好生活的香甜,让人忍不住非得吃上一个才可以心满意足地开始在里斯本的一天。
整个里斯本依山而建,条条碎石路都够崎岖。市区的路布置成迷宫一般,当年是为了阻击妄图接近圣乔治城堡的侵略者。未承想昔日的防御布局,到如今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味,破旧而富韵味的老房子互相依靠着,空气中弥漫着晾晒衣服的味道以及生鱼的气息,百年来阿尔法玛区的居民一直维持着缓慢单纯的生活步调。
败落之美
虽然步行是游览这座城市的好方法,但不停地上坡下坡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不过千万别试图向当地人问路,因为得到的答案仍旧是“向上”或“向下”。穿过无数条小路,不停向上攀登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能到达城市的制高点——圣乔治城堡。城堡位于罗西奥广场的侧面,在市内的山丘上,保存了古雅的城堡和城墙,数10尊制造于1842年的铜炮朝向海面,颇具大航海时代的气势。城顶高矗着圣乔治王子的塑像,堡内用藤萝装设了一个大餐厅,一个精致的动植园。扶着城墙俯瞰,整个里斯本颜色分明,红顶白墙,由于地势的关系,房屋错落排列,倒也成就了另一种美感。
其实,整个里斯本都有一种美人迟暮的破败的好看。在Belem区,更能体会到葡萄牙昔日作为海上霸主的盛景。1755年,葡萄牙经历了一场9级地震,之后,葡萄牙王室搬到了此地,选择住在木头而不是石头盖成的宫殿里。附近的Jeronimos修道院是整个葡萄牙最有特色的教堂。教堂是曼努埃尔式建筑,这是一种纯粹的葡萄牙建筑风格,怎么说呢,你会觉得它有点混合了中东风和哥特风。曼努尔艺术受到航海启发,融合了缆绳、矛和桅杆,还有一点东方的神秘。据说达·伽马在出航的前一天也曾在此祈祷。
28路电车
里斯本的很多明信片都是以28路有轨电车为主题,城市的精髓都浓缩在28路铁轨的沿线中,此线路穿越市中心三大区域。刻满岁月痕迹的28路有轨电车,在陡峭的坡路上穿行在人群中间,清脆的铃声“撒”了一路,似一部时光穿梭机,满载着岁月的情怀,往返于古老与现代之间。
葡式蛋挞
在葡萄牙,蛋挞情结得到最大的释放,这里任何一家咖啡馆都有售卖葡式蛋挞,外皮酥脆,蛋馅甜腻,但Jeronimos修道院Pasteis de Belem是最出名的,这家1837年百年老字号餐厅门口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排长队。
发现者纪念碑(航海纪念碑)
从Jeronimos修道院出来,穿过几条街道便是发现者纪念碑,为纪念亨利王子——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位英雄而建,宛如驶向大西洋的古老帆船的纪念碑早就成为了葡萄牙的地标。因为太有名,所有游客几乎都要在此拍照留念。
国粹音乐:法朵(FADO)
葡萄牙传统民谣Fado,音译为法朵。是一种葡萄牙怨曲,源自里斯本的劳动阶层,可与西班牙的弗拉门戈相媲美。法朵歌手中有很多国际明星。
“法朵”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命运。葡萄牙坐落于西欧伊比利半岛西侧,唯一的邻国是西班牙,西、南两边面对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每每夜幕降临,狭窄的海湾小巷中就会传来妇人哀怨的歌声,在鲁特琴的伴奏下,几乎清唱的曲调深远而让人心碎:“你又扬帆去远方,何时才归?我天天眼望大海,期盼你早回……”海风吹来,歌声入耳,令人泪下。
碎石子路
秋天在里斯本街上游走,蓝蓝的天,白白的墙,青青的石板路,路面铺满了小碎石子,几百年来,这些小小的石块,经受无以计数路人的脚底按摩,早已平滑光洁,温润得如同传世的美玉。这些黑白相间的碎石子可以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里斯本这个古老的城市,在这样的石子老街上行走散步似乎怎么也走不厌,当然总还是会走累。累与不累都带着一种中世纪欧洲文化的悠闲。
葡萄牙在医疗事业的投入占其GDP的10.1%,比中国医疗投入占GDP比例约多一倍。其医疗体...
一家三代获批,畅行申根国 准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