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聚散两依依


  引言:生活本来就是各种滋味。回首2010年始的又一波移民浪潮,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家庭忍受了两地分居之苦,只是算不清,有多少东西是放得下的,有多少时光是追不回的。

  墨尔本有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称叫“大奶村”,意思是很多老婆孩子呆在这里养尊处优,陶冶情操,熏陶艺术,增长学业,弦外之音是免不了的寂寞和无聊。而家里的“中流砥柱”呢,不免隔月两头跑,既顾着在中国的事业或者生意,又顾着远在他乡坐移民监的太太和孩子,再苦再累也不亦乐乎。

  当夫妻的每季一会成了常态,彼此就忘却了相思之苦,反而加深了相聚时的情真意切。可是,时间一久,H先生居然悟出了团聚的真谛,决定不再让一家忍受聚散分离,坚持叫太太和孩子回国。忙碌了一阵,连太太的工作和孩子的国际学校都联络好了,H先生本想向家人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却没想到遭到断然拒绝。为什么我的人生就是依赖在你生活上的附属品呢?两年前你说来我们就来,执意上海的物质比不过墨尔本的纯粹;两年后你说回我们就回,说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呢?好比依攀着栅栏生长的枝蔓,一旦找到自己的轨迹,熟悉了周遭的环境,就葱茏的生长起来,层层叠叠的披拂,把生命写满了三度空间。

  H夫人学传媒出生,对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眷恋,这和到处飘荡着艺术气息墨尔本有天生气质上的契合。生活在幽静美丽的东南区Camberwell,H夫人每天在清新靓丽的公园和小巷轻车漫步,无聊了就涌去应有尽有的中国城Boxhill,或是摩登现代的港台区Doncaster East,约上几帮“富太”在咖啡店热闹的一聊一下午。H夫人居然还找到了发挥专长的消遣,开始给当地好几个中文媒体撰稿,美文频频在微信流转,赢得了不少的肯定。写作之余,H夫人还在儿子学校的学生会俱乐部教瑜伽,准备在墨尔本进级高级。自由惬意的生活,在湖光山色草木葱茏的墨尔本定格如画。而7岁的儿子呢?读了两年小学,更是已经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一句“why would Ichange again?”(为什么又要变)就把目瞪口呆的爸爸给搪塞回去了。双方冷战了一个月,思前顾后的H先生还是做不了决定,只能增加了来来往往飞行的频率。看来移民监不是三五年就能解决的了的,难道要分开一辈子?是在澳洲定居还是留在中国发展,挨了两年,终究逃避不了这个问题。

  致力于移民却先要两地分居。当现象普遍开来,袖手旁观看一切的老外,其实也窝藏了一肚狐疑就等着吐槽。没想到,在公司上班的我就成了众矢之的:“为什么你的老公还没有来?”“在中国夫妻也经常分居吗?”“移民不是一个家庭共同做的决定吗?”“是因为要逃避中国的污染吗?”“在中国分居多久会导致离婚?”当“笑而不语”和一般的外交辞令已无法抵挡,我真的忍不住想边骂边举出五个十个举家迁移的反例来。即便如此,基于对发展、经济、教育、养老、环境、医疗等综合因素的考虑,老外就不懂利弊分析和取舍之道吗?可安静下来细数,还真没想到老外抛妻弃子只身去中国发展的案例。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到美国跨国公司,到欧洲跨国公司,想的到的例子往往是老婆紧紧跟着举家搬迁,即使辞去了在本国骄人的工作也毫不可惜,搬到中国相夫教子。

  一日跟女同事午餐,突然又聊到这个问题,我“反守为攻”,好奇的问起她们是怎么看待夫妻分居的。从法国办了工作签证来澳洲的艾米丽马上接话:“有什么比一家在一起生活更重要的呢。”这的确让我无从招架。艾米丽为了更广阔的事业发展,接受了集团内部派遣的工作机会,又花了一番苦功说服在法国发展的好好的老公爱德华,两年前先后搬来墨尔本。刚来时爱德华不会说英语,在墨尔本又没有像希腊社区、中国社区或韩日社区那么成规模的法国社区,爱德华见了我们,说话表达不流畅都会腼腆的脸红。然而从两房一厅的市中心小公寓,搬到当地著名的宜居社区Malvern East,这一家终于是安顿下来了。可爱的女儿像是天真烂漫的天使,时常看见她穿着花布裙子在洒满阳光的playground尽情的奔跑,说话一着急就法语英语跟着乱窜。爱德华每天接送女儿上学,并负责准备女儿中午的饭盒,闲暇时分教授法语课补贴家用,时间一久还练就了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和房屋设施的武功。每到月末,艾米丽都要算一笔经济账,多少供给法国物业的房贷,多少支付这里的房租,多少留于家用和教育,多少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艾米丽谈及这些毫不忌讳,也似乎并不着急老公至今没有全职工作的现实。虽然一家的经济责任主要落在她一人身上,全家在异国他乡生活却别有一番趣味。“现在是他为我牺牲,以后他有好的发展机会,我也会为他牺牲。”艾米丽仿佛比谁都悟得夫妻相守的真谛。#p#分页标题#e#

  生活本来就是各种滋味。回首2010年始的又一波移民浪潮,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家庭忍受了两地分居之苦,只是算不清,有多少东西是放得下的,有多少时光是追不回的。

 


全新希腊房产!新建华人社区公寓

一家三代获批,畅行申根国 准现房

导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