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刊发《我国将取消因公护照》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此后,有关方面应约向本报进一步介绍情况时表示,中国护照目前还不能与国际接轨的原因在于取消“因公普通护照”存在过渡期。
我国的护照管理一直沿用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模式。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护照种类最终将与国际接轨。在“因公普通护照”稳步退出历史舞台时,中国“因私普通护照”也将逐步过渡到“普通护照”中去。
这样,中国护照种类将逐渐只剩下“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3种,与国际社会趋同。
在新形势下,对公务人员和掌握国有资产管理权人员的出国审查是护照工作的重点,目的在于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和公款出国旅游。但面对超过他们十数倍的商务和劳务人员的出国审查,工作重心受到严重影响,公款旅游屡禁不止。这时产生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些亏本的国企出国签证方便,一些纳税额高的私企出国签证反而不方便;一些无上级主管的企业每年要花钱挂靠某单位或找担保,以取得因公普通护照。
显然,普通护照按照“因公”、“因私”进行区分并由不同部门管理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人士称,我国护照种类必须跳出按照“因公”、“因私”划分的旧圈子,今后除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现因私普通护照)外,应不再保留因公普通护照,逐步实现护照种类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有关人士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民申领和持用护照的权利将进一步扩大,规范护照种类和护照管理是向依法赋予公民持照权利过渡的具体措施。就是说,将来只要需要就可依法申领护照,而不需要行政部门审批。
目前,正在上海和广东试点的“按需申请护照”工作进展顺利,彻底改变了在中国实行50多年的“按事由审批领取护照”制度。(袁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