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德国移民 / 德国教育福利
深入了解德国教育体制
德国的教育体制、升学制度、学生学业、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等,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作一简短介绍。
一、教育体制----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双向分流。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学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学校发的。一套教材,上一届学生用完后,学校收回,再发给下一届学生用,依次类推。我们在海尔雪中学听课时,就看到学生的书上已留下4个不同的名字,说明此教材已经用了4年,但仍保存完好。在德国,上大学也是免费的,即使是外国留学生,也不需交学费,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外国留学生前来深造。我们在汉诺威大学的门口,就访问了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留学生,这位学生他乡遇国人,喜出望外,十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德国的教育情况。
在德国,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家长更有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读完12年书。其中,小学上6年,前4年相当于我国的初小,后2年相当于我国的高小,德国人称之为“预备性学习”或“方向性阶段”。因为在此阶段,家长和学校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是升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读3年,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其中最后一年不是义务教育,需要交费),以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这种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生读了一阶段的普通高中后,常见得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二、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学生读完13年(12年)后,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读职业高等学校,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学校老师只给予指导。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不禁提出问题:“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去抢读普通高中,都要求升大学怎么办?”当地的一位中学校长的回答令人出乎意外:“这是不可能的。”经他解释,大家才明白,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大学来成材。而德国人看问题很实在,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后,决不会硬逼着子女去读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你去读职高不是很好吗?何必要去吃那么多苦读普高呢?”由此可,德国人的现实态度。而实际情况:德国的初中毕业生中,大约有30--40%的学生选读13年制,读完高中以后上大学;有1/3的学生读职业高中;还有1/3左右的学生读完11-12年后,申请读13年级,以后再升入大学或申请进入专业高等学校学习。
德国没有高考,但高校却有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之分,那么凭什么来录取大学新生呢?凭学生在学校里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德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从来不组织统考,毕业考试由本校的教师命题,经州教育局审核,如考试水平达不到要求则加以修改。学校组织考试后,教师评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各个大学再根据中学对学生的推荐材料进行录取。
三、学生----半日制授课,下午半天接受社区教育。
德国汉诺威市一共有16所中学,我们考察了其中的3所,发现只有1所学校在作全日制授课试点,其余的中学均是半日制授课。学生上午8点进校,在校上6节课,到中午13点30分放学回家,学业负担比中国的中学生轻松多了。此时我们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半天上学,其余时间干什么?”如果在家做坏事怎么办?一位德国的教育行政长官回答说:“下午半天,每个学生在家都有事:①有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需他们完成;②可以参加社区教育协会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体育类----参加体育锻炼;艺术类----参加美术、音乐、戏曲等培训班。这种协会是社会性的,学生参加需交一定的费用,每个学生只参加其中的一项,这样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德国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化的培养是十分重视的。这位这十分坦率地说:“一般不要担心学生在校外惹事生非,学生在校出了事由学校负责,出了校门则由家长负责。”四、课堂教学----小班制对话式上课,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我们在职业学校听了2节课,在普通高中听了3节课,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固定的教室。一到了时间,教学楼里到处都是学生,背着书包向各个教室跑。走廊的墙上到处可见一排排挂钩,专门供学生挂书包用,有的学生就坐在地上休息。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全是小班制授课,一般每个班的学生在2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最少的一个班只有7个学生。教学环境自由宽松,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吃口香糖,教师也不干涉。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讲,师生关系融洽,从未发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产生矛盾的情况。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成U字形状环绕教师而坐,便于师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对话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小,教师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讨论,也有学生引经据典,相互争辩,双边活动频繁,气氛十分活跃。该校的校长介绍说,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引导学生自发地研究问题,拓展思路。此时我们几位校长又心存疑虑:“这样的基础教育,质量怎么能得到保证?”经过考察了解,大家认识到,德国的教育质量观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所要求的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能够掌握浓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并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德国的教学质量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德国的中学生一般学习三种语言,除学好本国语言外,英语是必修课,另外在西武语和拉丁语中任选一门课。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这是国家为了青少年在长身体时自由发展,启发思维,而一旦进入大学阶段,要求将会非常严格,学术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非下苦功不能完成其学业,德国的大学学制起码是5年,有的是6--7年。
五、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教育体制,理论和实践并重。
德国的奔驰车和工业产品的质量非常优良,这完全得益于该国的良好的职业教育。德国实行双元制----理论和实践重的职业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
德国的学生完成9年基础教育后,由教育局和劳动部帮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进校后,首先签订两份合同:第一分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从10年级开始拿工资,每月由企业发给学生800马克。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拿这么一些钱,无怪乎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上职校。
学生在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第一学年,每周有2天时间到校上课,每天上9节课,其中有3节文化课,6节专业课;第二、三学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天,其余时间均在企业实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德国任何一个宾馆饭店里,看到的每一种摆设、用具,哪怕是一个挂钩,一个开关,尽管用的材料并不是最好的,但其制作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这完全得益于他们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六、教师----入门难而要求高,收入高但工作苦。
德国没有专门的师范学校来培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较为困难,但学生可选专门的师范学校(专业)。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也与其他学生一起上课,只不过所学的课程范围有所不同,有些专业课必须到专门的教室中去上。一般的大学生读完6--7年后,完成毕业论文,可获得硕士学位,而想做教师的人不必交毕业论文,但必须主修两个方面的课程,经国家组织的考试后,取得教师资格,以后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教育局推荐到学校去补习2年。在这2年中,还必须在教育局举办的学习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等课程,这样边学习、边实习,补习期间的表现由学校打分,校长签字,但校长无权录用,而必须由教育局决定是否录用。新教师由教育局聘请,分配到各个学校,工资由国家发放,到一定时期给予晋级。校长的职责权利是管理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每个教师作鉴定,至于教师的调动、辞退和聘请等则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的事。
德国教师的收入较高,在中等城市,一位教师的月收大约是3000马克左右(约合人民币12000元),但是教师很辛苦,工作量很大,决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上午八时上班,中午一时半下班,只要工作半天,多舒服。从我们在两所中学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每周工作5天,但平均周课时却达到23.5节,几乎每天都要上5节课,整天上课不息。因为德国中学里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十分民主,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水平,又不肯钻研业务,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那么这样的教师是干不下去的。所以德国的教师即使在家中的半天里,也在不断地备课、查资料、批发作业,工作一点也不比我们中国教师轻松。
通过考察,我们深深地感到:尽管德国的教育制度的思想观念与我们迥然不同,但他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训练,强调人的全面加特长的发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